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智琰隋至唐初 564 — 6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4—634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吴郡吴县人字明璨
俗姓朱
八岁出家。
十二岁,通诵《法华经》。
十九岁,开宏经法,时嗟少秀。
南朝陈后主至德三年,于金陵仁王寺斋集时,与诸名僧辩难,时称敏捷。
陈亡,退居苏州虎丘
隋名臣杨素苏威,颇钦敬之。
炀帝时,化行常州
唐高祖武德七年,仍归虎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明璨
生吴之朱氏。
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
母夫人张氏。
梦升通玄寺塔。
坐相轮上远视虚空。
了无惧意。
遂妊。
及生辄异群童。
八岁事通玄璩法师出家。
十二岁覆诵法华经。
十六岁。
入都学报恩寺持法师成实论。
条振颖拔。
宿慧开发。
十九岁。
归觐二亲于乡里。
仍于本寺弘演
辨对如流。
四座骇叹。
寻进具于京之秦皇延法师
未几。
依大庄严寺法师重研成实。
新本意得情款。
其功倍矣。
陈至德三年。
二十有二岁。
方朝廷建仁王齐。
诏名德百员。
升高座。
居其列。
而折机纵难。
上尤欣赏。
公卿百辟莫不爱其闲雅伏其敏捷。
陈亡即东遁虎丘山中且三十载。
其间若尚书令楚国公杨素左仆射邳国公苏威或投戈接礼。
或委使承颜。
炀帝在蕃邸出镇扬部。
盛招英彦。
书币既至。
不得而辞。
俄以疾返旧隐。
文帝数降玺书候问。
季年锋镝沸腾。
海寓同弊。
檀越门人迎出毗坛
十载国朝。
天下静谧。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公私同请。
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
终于虎丘东寺
寿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常州弘业沙门法宣寺主智峰等。
树碑。
惟琰平生脩十六妙观。
祈愿净土。
行法华金光明忏悔法。
其感应之至。
炉未爇而烟起。
瓶才空而水溢。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结会五百人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观经一百一十遍。
释智琰
字明璨
俗姓朱氏
吴郡吴人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
托质华宗
应生观德。
母氏张夫人
初怀孕日。
梦升通玄寺塔。
登相轮而坐。
远视临虚曾无惧色。
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
人师无上之奇徵。
是知二曜入怀。
双龙枕膝。
弗能及也。
诞育之后取异侪童。
秀气贞心早形瞻视。
八岁出家。
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
提屦持衣恭侍弗怠。
泻瓶执杓受道弥勤。
年十二。
妙法华经通诵一部。
明悟听察咸谓神童。
乃自惟曰。
翼翼京邑四方是则。
何得久拘坎井乎。
时年十六。
即日出都。
听报恩持法师讲成实论。
聪慧夙成深智开发。
故得条振颖披后来莫二。
持公南上法筵用辍。
因还故里觐省二亲。
仍于本寺开弘经法。
峰堞峻峙辩对如流。
时年十九。
莫不嗟其少秀。
逾年返京从泰皇寺延法师进具。
德瓶仪钵深护戒根。
庄严寺法师
慧重中原名高日下。
乃依而请道研新实。
意得情款功倍由来。
诚骥足之逢善驭也。
陈至德三年
建仁王齐集。
百师百坐。
竞流天口之辩。
千灯七夜。
争折动神之微。
时年二十有二。
以英少之质参诸耆德。
通情则高冲折机。
纵难亦大车柅轴。
皇上欣赏百辟嗟称。
莫不爱其闲典服其敏捷。
每以人世嚣杂。
幽栖清旷。
属陈氏丧鼎。
便事东归削迹武丘。
将三十载。
凭岩面壑。
任三业而闲安。
酌涧披
随四仪而宴处。
虽形隐而名扬。
亦道潜而化洽于是八方归仰四部虔心。
尚书令楚国公杨素
经文纬武。
王佐国均。
乘贵负才。
未尝许物。
行军淮海
道胜栖山。
鸣铙赴陇倾盖承颜。
五体投诚。
恨接足之晚。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重道爱仁弥赏闲放。
奉使吴越躬造山楹。
睹貌餐音虔拜欣跃。
炀帝居蕃。
惟扬作镇。
大招英彦远集贤明。
道盛名高。
教书爰及。
虑使乎之负罪。
嗟以已之累人。
于是披衣出谷蒙敬厚礼。
因以辞疾得返旧山。
隋文远钦爰降书问。
属炎历有终锋镝腾沸。
四海同弊三吴益甚。
檀越子弟迎出毗坛
首尾十载化行部。
大唐统宇咸返旧居。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
与内外公私同共奉迎。
还归山寺。
于是禅宾慧侣更复曩时。
龙沼凤林信为怀喜。
自他两化得离俱修。
讲念之馀。
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馀遍。
感应冥祥神瑞非一。
宵炉未爇自起烟芬。
夕罐才空潜加溢水。
又愿生净土。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修十六妙观。
与州内檀越五百馀人。
每月一集建斋讲观。
胜轮相踵将逾十载
与夫般若台匡俗山阴共誓同期。
何以异也。
后见疾浃旬大渐。
斯及诫训慈切。
众侣哀凉。
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旦
神武丘之东寺
春秋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远近奔驰皂素通集。
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
自有送终。
奚复过也。
幼小矜庄立性端俨。
精诚在操苦节弥勤。
口辞杂味日无再饭。
非义理而不履。
非法言而不谈。
美貌奇姿乃超众表。
墙岸整肃冰雪凛怀。
陈临海王道安法师
厌世出家内外通博。
沙门遍知学优业净。
交游二子。
时号三英。
及屏志林泉永绝人世。
芳风令德蹊径成规。
莫不回旟造山亲传香法。
信法海之朝宗。
释门之栋干矣。
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讲观经一百一十遍。
常州弘业沙门法宣曰。
余与法师昔同京县狎道华年。
今接善邻敦交暮齿。
虽攀桂之欢或舛。
而折麻之赠不遗。
想清颜之如在。
悲德音之已寂。
愧披文于色丝。
终寄言于贞石。
乃与寺主智峰等。
共树高碑。
在于寺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北周静帝北周 573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3—581 【介绍】: 即宇文阐
初名衍,后改北周皇帝。
代郡武川人鲜卑族。
宣帝长子。
宣帝传位于,在位二年,杨坚代周称帝,废帝为介公,北周亡。
寻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满隋末唐初 589 — 642年四月十二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贞观间大蜀山诵《法华经》,有白衣称东海王少子来听经。
时苦旱,慧满令其降雨。
答以盗布天泽,当殛死。
慧满劝以舍身救民,当诵经度之。
白衣去,大雨随至,越三日,龙死于山,取而葬之,民为立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雍州长安梁氏。
父粲。
隋海叠等州刺史
尤慕佛乘。
七岁。
志辞俗。
粲每奖誉之。
会有诏。
许民出家。
粲方为海州
遂俾薙落。
仙法师名动京辇。
以材学。
大兴善寺
粲及解印绶归。
使受业为弟子。
仙又𢹂以住仁寿宫之三善寺。
大业初
徙住大禅定。
既进具。
智首律师
习毗尼。
善威仪。
结界登坛。
身先众侣。
咨考疑义。
世尤推其详审。
贞观三年
尝讲羯磨法于鄜城兵曹家。
忽火燎草室。
𦦨得风炽甚。
索水噀之而灭。
识者以为其戒德使然。
七年诏。
偕诸大德。
住新寺。
未几。
诏充弘济寺上座。
其规制之严。
至今有可畏伏者。
集仙寺尼。
老子真人像。
私自供养。
黄巾辈。
庆会堂上。
比丘斋。
呵止之。
集僧行摈罚。
仍以像改佛相。
入太原寺。
證果寺尼慧尚。
侥倖出入宫禁中。
先是神尧皇帝升遐。
朝廷议。
以尚所住寺。
设灵位。
尚谩以比丘寺应命曰。
即己所住者。
比丘率莫谁何。
京邑三纲大德。
二百馀人。
行摈云。
自佛法流行。
未有尼众。
以官势力。
比丘所居寺者。
宜出众不共住。
若四众。
敢与尚等往来。
及诸法事。
与言论者。
同此摈。
于是尚大惧。
东宫求解。
有令遣檐事杜正言
比丘僧解摈。
曰。
殿下住持正法。
慧满法申理。
今则违理附情。
规模乱矣。
即捉坐具退。
而僧之留者。
遽从解议。
闻之叹曰。
党善者寡。
柰何。
后尚屡谢过。
终不顾。
驾幸洛阳
天子以国姓故。
俾扈从道士
先释氏行。
非例也。
集僧二百。
各脱袈裟。
置顶上。
进表谏。
晚以浴僧。
祈生安养
十六年四月十二日
遘微疾。
悉出所畜长物。
属三宝。
加趺坐绳床上。
别寺众。
问答之顷。
精神不昧。
俄而气上属口。
乃逝。
寿五十四。
阇维于终南龙池寺侧。
舌独不烬。
虽益薪炼之经宿。
色愈鲜赤。
并葬之山中。
其平生。
讲律三十馀过。
著四分疏二十卷。
京师净住寺沙门慧升为铭颂。
见别录。
释慧满
姓梁氏
雍州长安人也。
父粲历仕隋唐为海叠诸州刺史
满生年素洁履正标宗。
慈济含育殆非修学。
世俗肴膳见便寒悚。
僧仪道具睹即欣仰。
年甫七岁即乐出家。
二亲素奉佛宗不违其志。
父临海州有敕听度。
便蒙剃发。
随父还京住大兴善
仙法师弟子。
仙名望京邑识悟有从。
既道俗洽闻。
故父亲付嘱。
后携住仁寿宫之三善寺。
及大业之始。
又住大禅定焉。
进戒奉业智首律师
明慎威仪学门推揖。
思择理味以达曙为恒。
而勤于政事乐行劝勉。
每值立界施。
则唱白科举。
身先众侣咨考疑议。
至于受戒缘集难遮多少。
教授独断成不眇然。
乃预令识相。
提撕抵掌。
致有临机忘逸往往徵正。
时共重其详审敬其成进也。
游讲四方不拘世累。
贞观三年
尝于鄜城兵曹家别院。
讲羯磨法。
所居草室忽为火烧。
风焰俱盛。
将延西及。
索水噀之。
因即风回火灭得无烧爇。
斯戒德之威。
颇难登继。
至七年
令造新寺。
通选大德。
以满行绩前闻。
引之令住。
其年奉敕令任弘济寺上座。
专弘律训奖导僧徒
丞有成规旁流他寺。
有集仙寺尼。
素无慧解妄有师习。
老子真人等像私自供养。
并广召黄巾在堂庆度。
与诸僧同预斋集。
既属此事。
公呵止之。
连告大德显行摈罚。
又追取道像入太原寺改成佛相。
用诫馀习。
周赵王治蜀。
道士老君像而以菩萨侠侍。
僧以事闻。
王乃判曰。
菩萨已成不可坏。
天尊宜进一阶官乃迎于寺中。
改同佛相。
例相似也。
又尼慧尚者。
侥倖一时宫禁还往。
高祖升遐离宫京置。
乃以尚之住寺拟设皇灵。
尚即取僧寺为尼所住。
事违正敕莫敢致词。
遂搆集京室三纲大德等二百馀人。
行于摈黜云。
自佛法流世。
未有尼众倚官势力夺僧寺者。
既是非法宜出众外。
不预四众还往及诸法事。
若有与尚众言论者。
亦同此罚。
制令既行是非自显。
慧尚不胜其责。
连诉东宫并诸朝宰。
有令遣詹事杜正伦解其摈事。
僧众既集多从情议。
曰。
殿下住持正法。
慧满据法情理。
今则违理附情。
此则规模一乱。
摈本治罪。
罪仍未悛。
据此而详未敢闻旨。
便捉坐具逡巡而退。
时众惧加威权。
便同解摈。
闻之叹曰。
余伴既少难可重治。
且不同解。
示知乖相耳。
尚后谢过。
终不顾。
及驾巡东部。
下敕李众在前。
集京僧二百人诣阙陈谏。
各脱袈裟置于顶上。
拟调达之行五法。
举朝目瞩不敢通表。
乃至关重敕方回
常安弘济集徒讲说。
成匠晚秀有邻声釆。
又愿生安养
浴僧为业。
学安公之芳绪也焭焭恻恻兢兢自厉。
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日遘疾。
知当后世。
敕出什物并属三宝。
正坐绳床自加其膝。
召诸寺众人各执别。
气从下上渐至于心。
言晤答对初无昏昧。
煖气至口奄尔而终。
春秋五十有四。
焚于终南龙池寺侧。
馀骸并化惟舌不灰。
更足薪火经于累宿。
色逾鲜赤。
遂瘗于山隅。
京师净住寺惠昂。
为之铭颂。
见于别集。
制四分律疏二十卷。
讲四十馀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真清明 1537 — 1593年一月二十九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湖广长沙人俗姓罗号象先
生而聪颖,年十五中秀才
寻遭家难,乃投南岳出家,依宝珠和尚受戒。
有悟,南游驻锡天台
日勤五悔,持《梵纲·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
有间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
从之学者甚众。
万历间道高赐紫衣。
示寂后,武塘袁黄为之撰铭。
释真清
号象先
长沙湘潭罗氏子也。
生而颖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
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
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
此法门之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
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
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禹穴
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
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
善宜保护。
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
密奏  张太后赐紫僧伽黎衣以徵其德。
珠忽一日命师曰。
吾欲观化。
无令人入。
闻吾击磬声。
当启户。
数日不闻动定。
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
师方排闼而入。
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
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
俄患背疾。
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
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
艳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
众扣师室。
师从容语之曰。
圆宗无象。
满教难思。
我若有宗可讲。
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
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
汝若有法可听。
岂特头上安头。
实际却为声名之境。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
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
乖宗者锱铢难入。
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
何须更烦忉怛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
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
荆山法师石梁之社。
偕师至毗陵永庆。
互以楞严参究。
荆山叹曰。
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
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
师欲返初服。
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
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
订为方外交。
随迁华顶天柱峰
修大小弥陀忏六年。
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
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者户外之履常满。
一夕梦。
琳宫绮丽宝树差见弥陀三圣。
师方展拜。
傍有沙弥
授与一牌书曰。
戒香薰修。
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
盖师日勤五悔。
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
尝示众曰。
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
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
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
本自无愆误造深罪。
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
不免识堕铁城
终未解脱。
汝等勉之。
万历丁亥八月蒙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
十月王太初居士丁内艰
请师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
百日为期。
时台郡王理邢某亲登云峤而设供焉。
戊子岁俭群盗蜂起。
相戒无敢入师之室。
𭬥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之席见招。
辞不赴忽谓众曰。
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
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
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
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
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
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
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
谛观亦亲礼足。
皆此寺也。
今为豪民夺之。
将为掩骨所。
窃思  朝廷千数百年之火一旦为俗子葬地。
谁之罪也。
遂罄衣钵赎归之。
将谋兴建。
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
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
再毕返棹嘉禾龙渊。
欻抱疾告门人曰。
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
其富贵非吾所志也。
遂付衣钵遗嘱弟子。
如法阇维。
尽发长物。
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
有勉服药石者。
师谢曰。
生死药能拒乎。
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
此人间世固不久矣。
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
期于二十九日告终。
每日虽米浆不入于口。
与众说无生法。
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别众曰。
吾即逝矣。
无以世俗事累我。
众请曰。
和尚往生净土。
九品奚居。
曰中品中生也。
众曰。
胡不上品生耶。
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
言毕泊然而逝。
五日颜色红润如生。
手足温软怡容可掬。
吊者无敢下拜。
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
举火之际忽有片云。
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
烟焰起时异香充塞。
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
所闻种种随力不同。
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
红者如
白者如玉。
绿者润似琅竿犹气郁郁。
师生于嘉靖丁酉十二月二十六日
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
世寿五十七。
腊三十八。
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
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号象先
长沙湘潭罗氏子。
生而颖异。
修干玉立。
威仪严肃。
不妄言笑。
日诵经史数千言。
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
常对宾朋。
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
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
过而目之曰。
此法门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
遂投南岳伏虎岳。
依宝珠和尚薙染。
受具足戒。
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
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
从珠游金陵
禹穴
因舟触岸有声。
忽有省。
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
善宜保护。
珠以年高。
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忽一日命师曰。
吾欲观化。
无令人入。
闻吾击磬声。
当启户。
数日不闻动定。
师密窥牖隙。
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
师方排闼而入。
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
师乃访盐官古迹。
驻锡觉皇。
俄患背疾。
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
佛慧寺月溪法师
讲起信论于吉祥。
师乃率众。
延唱临济宗旨。
众扣师室。
从容语之曰。
圆宗无象。
满教难思。
我若有宗可讲。
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
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
汝若有法可听。
岂特头上安头。
实际却为声名之境。
三世诸佛。
历代祖师。
不过以楔出楔。
随迷遣迷。
是故会旨者。
山岳易移。
乖宗者。
锱铢难入。
况起信之旨。
大彻宗乘
何须更烦忉怛。
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师乃南游天台
穷搜胜绝。
怀无见睹之高风。
诛茆塔前三年
荆山法师
石梁之社。
偕师至毗陵永庆。
互以楞严参究。
荆山叹曰。
某所讲经。
虽精微于佛语。
闻师所论。
诚出卷于尘中。
师欲返初服。
而礼部唐公荆川
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
古平田寺。
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
订为方外交。
随迁华顶天柱峰
修大小弥陀忏。
六年。
暇则敷演十乘。
阐明三观。
故四方学者。
攀萝而至。
云间陆宗伯平泉
聘说法于本一院。
李方伯冲涵
聘讲于桐川。
再毕返掉嘉禾龙渊。
歘抱疾。
告门人付衣钵。
遗嘱弟子如法阇维。
尽发长物。
五台云栖西。
兴五处饭僧。
卒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
世寿五十七。
腊三十八。
如惺抱骨建塔。
迁于寺西螺师山右。
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真清字象先湘潭罗氏子。
生而颖异,修干玉成,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宜自持护。
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张太后赐紫僧伽黎衣以徵其德。
珠忽一日命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
”数日不闻声息,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神入梦授药,病愈。
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以为唱临济宗旨,率众叩其室,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
荆山法师石梁之社,偕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
清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州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交而去。
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户外之履常满。
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方展拜间,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
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
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
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
万历丁亥八月,慈圣宣文明太后遣使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
十月王太初居士因母丧,乞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
时台郡邢主理亲登云峤而设供焉。
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室。
槜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芺蓉之席见招,辞不赴。
忽谓众曰:“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
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
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
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之所。
窃思朝廷千数百年之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
”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
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已而返棹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
”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
有勉服药石者,谢曰:“生死,药能拒乎?
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矣。
”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期于二十九日告终。
每日虽米浆不入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
”众请曰:“此去往生净土,九品奚居?
”曰:“中品中生也。
”众曰:“胡不上品生耶?
”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
”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蠕,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
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燄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
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竿,犹气郁郁。
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
释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丰东汉 ? — 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 【介绍】: 东汉人
安帝时中常侍
耿宝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冤杀太尉杨震
顺帝即位阎太后耿宝等互相阿党,下狱死。
耿宝东汉 ? — 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 【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君达
耿舒孙。
袭封牟平侯
妹为清河孝王妃,安帝生母。
安帝立以元舅监羽林左车骑,为大将军
阿附宦官,参与谮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排陷太尉杨震
安帝死,被阎太后贬为亭侯,自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劳之辨清 1639 — 1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9—1714 【介绍】: 浙江石门人字书升号介岩
康熙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官至左副都御史
四十七年,以请复立胤礽皇太子,夺官,笞四十,逐回籍。
五十二年,复原秩。
诗学白居易,喜涉时事。
有《静观堂集》。
劳之辨字书升号介岩浙江石门人
康熙甲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左副都御史
有《静观堂诗集》。
全台诗
劳之辨1639~1714),字书升号介岩
浙江石门人
清康熙甲辰(1664)进士,曾任左副都御使
有《静观堂诗集》、《介岩百篇稿》〖参考《碑传集》<康熙朝部院大臣>及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台湾省文献会。〗。
(施懿琳撰)
清诗别裁集
字书升浙江石门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副都御史
著有《静观堂诗》。
维基
劳之辨1639年—1714年),字书升号介岩
浙江石门人
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三年(1664年)中式甲辰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主事
历任户部主事礼部郎中兵部督捕理事官,官至左副都御史,在贵州设驿马以利塘报,停运湖南军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知道清圣祖有复立已废皇太子允礽之意,于是密折奏请早日裁定太子,触怒圣祖,斥为奸诡迎合,夺官,笞责四十,逐回原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恢复原秩。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卒于家。
著有《静观堂诗集》。
诗学白居易,喜涉时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敬业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初姓李。
曹州离狐人
李绩孙。
少从征伐,有勇名。
袭爵英国公,历迁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中宗嗣圣元年,坐赃,贬柳州司马
武则天废帝,戮宗室,敬业乃乘人怨,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共讨武氏,自称匡复府上将,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
后兵败,为部下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颐北齐 ? — 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0 【介绍】: 北齐彭城人字子默
初为太原公东阁祭酒
文学文宣帝亲宠,迁中书侍郎
宋钦道特相友善。
文宣帝殁,受遗诏辅政。
废帝乾明初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
高演废废帝时,与杨愔同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顾越陈朝 493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2或493—569 【介绍】: 南朝陈吴郡盐官人,字允南,一作思南
家传儒学,尤精《毛诗》。
起家扬州议曹史兼太子左率丞。
与贺文发同为梁南平王萧伟所重,人称“发越”。
五经博士
侯景之乱,逃难东归。
陈文帝天嘉中,以国子博士侍读东宫
废帝即位,官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
后被谮免官。
有《毛诗义疏》等。
全陈文·卷十五
字思南,(《南史》作允南
)吴郡盐官人。
扬州议曹史、兼太子左率丞,补五经博士
绍泰初,迁国子博士
陈文帝即位,除始兴王咨议参军侍东宫读,除给事黄门侍郎废帝初,除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被谮下狱,免,太建元年衣于家,年七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段韶北齐 ? — 5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 【介绍】: 北齐姑臧武威人字孝先小名铁伐
段荣子。
袭父爵。
从高欢战于邙山,又从战于玉壁。
历事高澄文宣帝废帝孝昭帝武成帝、后主。
武成帝河清二年北周突厥兵攻齐,逼晋阳
次年总督齐军大破周军。
旋周军复围洛阳,与兰陵王高长恭斛律光再败之。
出总军旅,入参帷幄,长于计略,功高望重,然好色吝财。
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别封永昌乐陵等数郡公爵。
卒于军中,谥忠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子琮北齐 ? — 5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 【介绍】: 北齐长乐信都人
孝昭帝皇建初,为尚书驾部郎中,摄库部
武成帝禅位后主,委为辅佐,迁散骑常侍,奏门下事。
武成帝死,出为郑州刺史
胡太后齐安王子琮长女为妃,因返邺,授侍中,转吏部尚书
妻为胡太后妹,恃亲放纵,卖官鬻爵,定价除授。
子琮亦不禁制。
官至尚书右仆射
以谋废帝而立高俨,又参与杀和士开事,触怒太后,被绞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德藻陈朝 509 — 5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65 【介绍】: 南朝陈济阳考城人字德藻
江革子。
好学善属文。
起家梁武陵王行参军,仕梁历官中书侍郎
入陈,历仕秘书监中书舍人
文帝天嘉二年,与中书郎刘师知使北齐迎昙朗丧柩。
还拜太子中庶子,累迁通直散骑常侍
出补新喻
政尚恩惠,有异绩。
使北齐后,撰有《北征道理记》。
全陈文·卷十二
德藻字德藻一云名德操济阳考城人
梁光禄大夫革子。
中大通中,为南中郎武陵王行参军大司马南平王东阁祭酒
大同初,为安西湘东王外兵参军,除尚书比部郎,后为庐陵王记室参军,除廷尉正,出为南兖州治中
承圣末,为司空咨议,转中书侍郎,迁云麾临海王长史
陈台建,拜尚书吏部侍郎
及受禅,授秘书监、兼尚左丞中书舍人
文帝时,拜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坐事免,寻拜振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出补新喻天嘉六年卒,赠散骑常侍,有《聘北道里记》三卷,集十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膺之北齐 507 — 5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77 【介绍】: 北齐河内温人,家于云中,字仲庆
司马子如侄。
东魏时尚书郎中书黄门侍郎
为人不谐俗,疏简傲物,竟文宣帝世,沦滞不齿。
废帝乾明中,除卫尉少卿,迁国子祭酒
后主武平中,就家拜仪同三司
好读扬雄《太玄》,又注其《蜀都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洙陈朝 518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69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弘道
沈山卿子。
少博学强记,通《三礼》、《春秋左氏传》。
《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
,为尚书祠部郎,后入士林馆为都讲。
梁末,除国子博士掌仪礼。
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宣帝,累官员外散骑常侍光禄卿东宫侍读尚书左丞
曾参与详议律法。
全陈文·卷十三
字弘道吴兴武康人
梁大同初,为湘东王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参军、仁威临贺王记室参军,迁尚书祠部郎
侯景之乱,窜于临安
敬帝时国子博士
陈受禅,加员外散骑常侍,历扬州别驾从事史,迁大匠卿。
文帝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读,寻兼尚书左丞,领扬州大中正,迁光禄卿
废帝时,除戎昭将军、轻车衡阳王长史行府国事,带琅邪彭城郡丞,大建元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子瑞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河内温人
司马子如侄。
文宣帝天保中定州长史,迁吏部郎中
为政平直。
废帝乾明初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
以疾去职。
全北齐文·卷三
子瑞,子如兄子,天保初尚书左丞,历定州长史,累迁吏部郎中司徒左长史、兼廷尉卿乾明初御史中丞,以疾去职,就拜祠部尚书
卒赠瀛州刺史谥曰文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伯阳南梁 516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1 【介绍】: 南朝梁东海人字隐忍
敏而好学,年十五,以文笔称。
读史书三千余卷,试策高第。
梁武帝大同中,为侯官,甚得民和
陈文帝宣帝间,除司空侯安都记室参军
后除新安王府咨议参军事。
全陈文·卷十二
伯阳字隐忍东海人
梁中大通中、对策高第,补河东王右常侍东宫学士临川王曹参军
大同中、出为侯官
侯景之乱,浮海至广州,依萧勃,勃败,还居吴郡
天嘉中,为晋安王侍读,除侯安都司空记室参军
宣帝时,除新安王镇北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历临海王限外咨议参军,复为新安王右咨议参军太建十三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国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同
北齐清河东武城人字法峻
崔彧孙。
好学,尤工相术。
东魏末为司空参军
北齐文宣帝天保初任尚药典御
废帝乾明初出为高阳太守
后主武平时散骑常侍、假仪同三司
武平六年从驾晋阳,遍相在朝文武,以为相表俱尽,将灭亡。
性廉俭恭谨,所得俸秩,必分亲故。
官终鸿胪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皎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晋陵暨阳人
梁时尚书部令史
侯景乱起,事王伟
陈茜(陈文帝)为所囚,遇之甚厚。
景平陈茜吴兴太守,以为都录事
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三朝,官至湘州刺史
废帝光大元年安成王陈顼专权,刘师知韩子高等谋夺权,被杀。
与刘、韩均文帝亲信,遂联结北周、后梁起兵反,被吴明彻等击败,奔江陵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羊肃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太山钜平人
羊深子。
以学尚知名,为高澄大将军府东阁祭酒
废帝乾明初,为冀州治中
后主武平中,入文林馆撰书。
寻官武德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